HOME> 球迷活动> “弃赛”不是丢人的事

“弃赛”不是丢人的事

球迷活动 2025-07-28 15:30:33

2020年上半年,因受疫情影响,国内马拉松赛事基本停摆,大量赛事延期甚至取消。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马拉松赛事逐渐“解冻”,并开始进入密集期。在即将结束的11月,国内马拉松赛事迎来了“扎堆办赛”。除了已举办的锡马、西马、太马、杭马、常州精英赛以外,上马、南马、成马、广马等赛事也蓄势待发。

纵观近期举办的马拉松赛事,重启之初的赛事规模一般为几千人。而在11月已经举办的多场马拉松赛事规模均突破两万,无锡马拉松宣布规模22000人,西安马拉松宣布规模24000人,比赛盛况如火如荼。经历过长时间的“一赛难求”,面对突如其来的比赛季和机会难得的比赛名额,让压抑已久的跑者们心痒难耐,恨不得立即收拾装备飞到赛场上去跑一跑。在“充满诱惑”的马拉松周末,继续静心训练似乎比完赛全马还要难。

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大多数的赛事从报名到开赛的时间很短,从中签到参赛留给跑者的备战时间仅有几周,时间短的可能都来不及跑个赛前长距离,“恶补式”的盲目参赛自然给参赛跑者带来了不小的健康隐患。

赛季来临,随意参赛并不可取

在全国上下一心共同抗击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马拉松赛事基本宣布停赛,民众外出运动也受到了一定限制。这期间,许多跑者即便坚持跑步,也并未做好明确备赛目标和训练计划。而随着马拉松赛事的“扎堆”重启和快速举办,留给跑者的训练时间和备赛准备就显得尤为紧张。

“长时间没有系统训练,近一个月来,自己日常只是进行每次最多10公里左右的训练。既没有进行过30公里的长距离拉练,也没有刻意增加训练时间以及强度,更很少做间歇跑强化训练。”这种训练不系统的状态应该是多数马拉松爱好者的常态,显然这样的状态也是不适合参加马拉松比赛的。

在赛事“火热”的背后,是跑者系统训练的缺失。每位跑者在报名前应量力而行,长期缺乏系统训练的跑者应谨慎参赛。心肺耐力以及整个人的状态是逐渐提高的,需要经过长期科学训练后才能达到参赛要求。对于长时间没能参加马拉松赛的跑者而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科学训练,就会导致身体无法适应突然急剧增加的比赛负荷,也极易引发严重的健康隐患。

一些基础较差的跑友,更是在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接连参加多场马拉松,而且很多时候不顾身体状况好坏,明明感受到身体不适还一直忍痛训练和比赛,与马拉松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更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

赛事虽多,频繁参赛不利PB

不少跑友“追求面子”,总希望在自己的朋友圈上晒自己的成绩、奖牌以及身材来博得朋友的羡慕和称赞。收获满墙奖牌的同时,却与自己的PB却渐行渐远。

首先,频繁参赛,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惫。相对于平时的训练,比赛时无论你多么放松,身体和精神也会处于高度兴奋或紧张中。外出比赛还经常要受到旅途周转之类的折腾,对身心疲惫更是火上浇油。长此以往,不仅身体难以恢复,精神上也容易让你失去比赛的激情和冲击PB的欲望。

另外,如果频繁参加全马,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半马及更短距离赛事。因为30-35公里左右是一个身体极限点,如果频繁冲击这个极限点,会导致氧化应激和其它一些身体损害,导致运动寿命不长,这也是世界顶尖马拉松运动员一年只跑2个全马的原因之一。频繁参赛、次次冲击PB,也必然失去了训练的系统性,赛后恢复、备战下一场比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而且,你比赛占据了太多精力,专注于训练提高、弥补短板的精力就少了,只是处于不断的“比赛-恢复-比赛-恢复”的模式,根本无暇针对自己进行科学的训练,最后你肯定很难出成绩。完美地计划一定是训练、比赛、恢复三者系统安排的过程。

难以取舍,参赛强度如何权衡

虽然频繁参赛有这么多不利,但对业余跑者实际中又是很难避免的。可能出于兴趣、好奇,难以抵制的诱惑、难以拒绝的邀请、难以平静的期待,都很正常。但你也可以模仿专业运动员的“以赛代练”,从而尽量保持训练系统性。

如果把一个赛季内最重要的比赛称作“目标比赛”,那么其余次要的比赛就可以当成训练课。比如你在重要比赛(全马或半马)之前1周左右要参加一场半马,就可以当作一堂混合氧训练课或者有氧训练课,至始至终都按照自己的“训练计划”来跑。大强度、重大比赛后的一周,参加一场半马或10公里也可以作为“恢复跑”。以赛代练的首要原则是你不能每次都冲击PB,否则就和盲目的频繁参赛没有区别。

然而,完全科学、系统的以赛代练操作起来并不简单,我见过许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我会尽量放松,保证按照计划的配速跑”,但是只要枪声响起,受比赛现场气氛、以及身边对手的影响,有时甚至还有奖金、奖品的诱惑,肾上腺素飙升促使他尽全力跑完比赛。

这一点上,必须有坚定、强大的执行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坚持赛前制定的计划不要轻易改变。即使是资深的高手也很难把控这个“度”。不过由于你不是专业运动员,参加比赛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乐趣,出成绩也不是你跑步的全部内容,你的参赛模式并不是绝对的坏事。

对于绝大多数跑步者,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才能够带来快乐,到处参赛也能带来不少收获。那么就应该在基础训练同比赛之间找到平衡点,通过权衡,你一定能收获跑步的意义、跑出自己的价值!

全力以赴,更应知道量力而行

曾经有研究人员采访了很多跑者,询问他们关于跑步和衰老的经历。结果发现,那些曾经因为身体机能出众而在体育方面有所建树的跑者,大多在光环褪去之后放弃了跑步。而那些热爱跑步本身的跑者大多都坚持了下来。

对于后者来说,跑步并不仅仅意味着计时器上的那些“数字”、排名榜自己的名字、旁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们最重要的是通过跑步获得了内在的收益:喜欢跑步,并能长久坚持,获取跑步本身的精粹,无论身体上还是精神上的满足感都是无法估量的。

不管怎么说,跑者自己才是自身赛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特殊时期参赛,还是要尽量的放慢比赛速度,降低成绩预期,做好赛前调整,了解比赛日天气,做好热身等准备。如有不适,应及时联络志愿者、医务人员,甚至退赛。尊重规则、尊重生命,才是马拉松运动的真谛。跑马拉松,我们需要全力以赴,但更应知道量力而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排球制胜规律之见解
体育比赛身份证丢了怎么办,参加比赛要身份证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