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前的那些基辅球员 用生命踢了一场比赛
新浪体育 ·足球深度策划
今天介绍一部电影《生死球赛》(Матч смерти)和它背后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计划,500余万德军入侵苏联边境,苏德战争爆发。
【战争背景】在和斯大林瓜分波兰后,希特勒并不满足,他企图将纳粹德国的安全与生存空间拓展到更远的东方,消灭斯拉夫民族,杜绝“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扩张威胁。1941年春,签署过互不侵犯协议的苏德两国早已剑拔弩张,德军在苏德边境部署了300万军队,斯大林也在边境陈兵270万。6月,希特勒决定先下手为强。
苏德战争之初,纳粹德国长驱直入,7月至9月,在乌克兰,基辅会战打得异常惨烈,基辅军民遭受纳粹德军近两个月的围困,最终弹尽粮绝,基辅于9月20日被德军攻占。
电影中《生死球赛》的原型故事,就在这一背景下发生。
为了掩盖侵略事实,营造“解放者与被解放者”友好相处的假象,纳粹基辅占领军决定举办与乌克兰人的文体活动,足球赛是其中之一。
影片中的乌克兰门将特拉塞维奇纳粹释放出基辅迪纳摩队的门将尼古拉-特拉塞维奇,让他寻找失散队友,重组基辅足球队,与“德军明星队”交锋,并派出记者拍摄宣传,意图通过比赛动摇乌克兰人民的反侵略意志。
勇敢的基辅队员们并没有屈服,他们在入场时拒绝行纳粹礼,比赛中,面对德军球员的粗野犯规和裁判的偏袒,基辅队在抗击侵略者的意志支撑下,打出了一场好球,5比3击败占领军!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基辅队员克莱缅科带球晃过多名纳粹球员,面对空门,他把球停在了对方的门线上。熟悉足球的球迷都清楚,这是对对手一种极致的羞辱。
接下来,克莱缅科的动作更让人吃惊,他没有把球送入网窝,而是一脚踢向了坐满纳粹军官的看台!足球带着乌克兰人的怒火,射向了侵略者!
影片中,纳粹球员在赛后悻悻地说:“这些乌克兰人似乎下决心要用最后的生命和我们拼这一场,我们打不赢这种可怕的意志。”
这部2012年的电影,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历史上的特拉塞维奇主人公原型特拉塞维奇是当时乌克兰最优秀的门将,效力基辅迪纳摩队,在战前的1935年和1940年,他获得过乌克兰足球先生评选的第三名和第二名。
在基辅保卫战中,迪纳摩队的很多球员拿起枪,加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斗中,基辅失陷后,他们沦为战俘。电影中的这场比赛,在真实历史上发生于1942年8月6日,对手是德国防空炮兵部队组成的“高射炮11人队”。
电影中的两队合影历史上的真实照片据记载,当时确实发生了德国党卫军上校下令基辅队必须输球的事情,但特拉塞维奇和队友们拒绝了,他们不顾威胁战胜了侵略者,赢得了现场基辅民众的欢呼喝彩。
甚至连影片中最不可思议的门线停球、羞辱占领军的情节,在历史上也可能确有其事。弗拉基米尔-马雅夫斯基当年在父亲的带领下观看了比赛,他对媒体回忆说:“克莱缅科把球带到门线附近,但他没有射门,而是把球停在门线上,他自己跑进球门里,然后回来把球向球场中间踢去。”
现实中,基辅球员们的结局十分残酷。
在比赛的两周后,纳粹将基辅球员们投入塞雷茨集中营,他们声称,有情报显示这些球员是内务部军人。
球员们被投入集中营1942年9月,中场球员科罗特基赫在纳粹的审讯中死亡。1943年2月24日,球队组织者和精神领袖特拉塞维奇、在比赛中进球的库兹缅科和克莱缅科(在影片中把球射向德军看台),在同一天被处决。
被纳粹处决的第一批基辅球员人数为5人,据称这是对比分的报复(5比3,纳粹被进了5球)。
面对打到家门口的侵略者,特拉塞维奇和队友们没有屈服,他们在球场上的顽强抵抗,以及生命的牺牲,成为基辅这座城市的传奇。
在基辅的迪纳摩体育场外,至今竖立着这些英雄的雕像。在特拉塞维奇的家乡、乌克兰城市敖德萨,每年都会举行“敖德萨地区杯”来纪念他。
基辅的英雄雕像特拉塞维奇雕像面对战争和侵略,普通人是最大的受害者,在苏德战争中,两国死亡的平民总数接近2000万人。
苏德战争初期,运动员、演员、工厂工人等,一度在征兵动员令的征召范围之外,但随着侵略者打到家门口,所有人都不再能置身事外,球员们拿起枪,抗击侵略者,在战场上继续着他们的搏杀。
人心所向,基辅队的反侵略事迹与精神,自然会成为后世追捧的传奇。
1980年代,美国导演休斯顿以基辅抗敌、生死球赛的故事为底本,又结合英国皇家空军少校詹姆斯的集中营逃亡故事,把比赛地点改编到巴黎,拍出了另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影片由史泰龙、球王贝利、球星博比-摩尔等大腕联袂出演。
这就是:《胜利大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