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互动交流区> 职业拳击医务和安全事项指南(全文字)

职业拳击医务和安全事项指南(全文字)

互动交流区 2025-09-21 13:00:38

三、职业拳手参赛标准及健康检查

(一)不符合参赛标准的情形

职业拳手必须每年接受严格的体检。在年度体检或比赛期间,负责检查的医务监督以及比赛指定的医务监督成员,一旦发现拳手存在可能对自身、对手或赛事官员构成安全威胁的状况,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具体包括: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严重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病;乙肝、丙肝、艾滋病毒感染史;眼部存在屈光及眼内手术史、白内障、视网膜脱离,或近视度数超过-3.50 屈光度、单眼视力高于500 度;暴露性开放性感染皮肤损伤;严重的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血管、肺部异常;严重影响拳击能力的肌肉骨骼缺陷;脑震荡后症状未完全消除(需神经科医务监督许可);严重精神障碍、药物滥用问题;先天性或后天性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近3 年内有癫痫发作史;肝肿大、脾肿大、腹水;女性拳手怀孕;未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或甲状腺疾病等。

(二)健康检查

1.初始健康检查:当拳手首次加入职业俱乐部开启职业训练时,需接受全面细致的健康检查。该检查应由具备专业资质(有执照或注册)的医务监督负责实施,旨在全面评估拳手是否存在不符合拳击对抗运动要求的健康问题。检查内容涵盖多个方面:详细了解家族病史,重点排查遗传性疾病;全面询问既往病史,系统回顾身体各系统状况,记录显著症状、瞳孔异常、过往手术史、身体畸形情况、当前用药及过敏史,对于女性拳手,还需了解其月经史;精确测量身高、体重,关注是否存在异常差异;进行尿液分析,重点检测糖和蛋白质指标;开展完整的临床检查,包括测量生命体征、观察整体外观(排查畸形、评估整体健康状况、留意马凡综合征迹象)、眼部检查(眼底检查、使用斯内伦视力表进行视力测试)、耳鼻喉检查(借助耳镜)、心血管系统检查(关注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等异常)、呼吸系统检查(排查急慢性感染、呼吸困难迹象)、背部和胸部检查(查看畸形、压痛、疤痕)、腹部检查(检查疝气、肿块、器官肿大)、泌尿生殖系统检查(一般情况下无需正式检查,若怀疑存在较大疝气等特殊情况,则需进一步评估;单侧睾丸、单肾或隆胸等情况需进行讨论)、肌肉骨骼系统检查(检查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关节活动范围、僵硬或松弛情况、炎症迹象);进行神经系统检查,评估颅神经功能,检查震颤、运动障碍、构音障碍、步态平衡姿势障碍、反射情况,同时观察精神状态,评估智力障碍和精神疾病。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参赛资格的问题或其他潜在健康隐患,医务监督应要求拳手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X 光、CT、MRI 等,必要时转诊至专科医生处。检查结果需严格按照各拳击组织或协会的规定进行记录。此外,医务监督会给予拳手一系列健康建议,如确保在身体状态良好且经过充分训练后参赛,生病期间避免参赛或训练,受伤后及时接受治疗,选择与自然体重相近的级别参赛,如实向医务监督报告所有受伤情况(包括非比赛期间的头部受伤、被击倒经历),严格遵守为保障健康制定的各项规则和建议。

2.年度健康检查:拳手需在每年职业拳手执照到期前,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以此作为执照延续和继续参加职业拳击运动的依据。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更新家族病史、既往病史,重点回顾因健康问题导致比赛暂停的情况;更新用药和过敏史;进行涵盖生命体征测量的完整体格检查;再次测量身高、体重;重复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必要的相关检查。

3.赛前健康检查:在赛前健康检查和称重环节,拳手必须出示有效的年度职业拳手执照,以此作为健康证明。初始年度检查、任何年度更新检查以及参赛资格判定,都必须在赛前检查前全部完成,由专业医务监督负责执行。在检查过程中,医务监督至少要详细记录与先前检查相比出现的所有变化,并明确判定拳手是否适合参加本次拳击比赛。同时,拳手还需提交完整的拳击记录。赛前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拳手在比赛当天身体状态良好,完全具备参赛能力。医务监督会询问拳手近期是否遭受异常头部击打、是否存在脑震荡后症状,并进行全面的神经系统检查。此外,还需确认拳手未患有发热性疾病,同时就用药情况进行询问,避免出现反兴奋剂违规问题。检查过程通常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医务监督通过观察拳手对一系列问题的反应,初步验证其定向力和意识水平,随后对头部、眼睛、耳朵、鼻子、喉咙、颈部、上肢、心肺、腹部等部位进行细致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受伤迹象。每位医务监督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基本检查要求的个性化检查流程,确保检查既快速又能让拳手感到舒适。

四、职业拳击场边医务监督的医疗职责

(一)赛前准备

职业拳击医疗官员主席肩负重要责任,需与组织委员会代表(最好是首席医疗官)共同对比赛的医疗计划进行全面审查。同时,要深入熟悉比赛场地,明确紧急医疗技术支持人员的具体位置、急救室所在地点以及通往救护车的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二)赛前体检

在首次称重当天及后续相关时间,指定的医务监督需到场进行赛前体格检查。该检查与官员协调同步进行,且与称重环节同时开展。在此过程中,允许当地医务监督和随队医务监督提供协助。然而,只有负责赛前体格检查的医务监督拥有宣布拳手不适合比赛的最终决定权。若其他在场医务人员或教练认为某拳手不适合参赛,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给主负责的医务监督。一旦拳手被判定不适合比赛,需立即被带至负责赛事的监督处,正式办理取消参赛资格的手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职业拳击医务监督成员以俱乐部或代表队队医身份在场,且未被正式任命为官方医务监督,其职责仅局限于队医工作。在未获得特别授权的情况下,不得在拳台边履行医务监督职责或担任其他官方职务。场边医务监督应配备必要的物品,如担架(放置在拳台下或拳台边随时备用)、氧气瓶(确保功能正常且充满氧气)、清洁的纱布海绵(用于擦拭伤口和鼻血)、笔形手电筒(检查口腔内出血、鼻血、伤口和瞳孔)、清洁的一次性手套等。此外,血压袖带、听诊器、洗手液、耳镜、检眼镜、压舌板和口腔气道等物品也可放置在身边备用,但前五项物品是处理拳台紧急受伤情况的必备基础物资。

(三)比赛期间评估

1.进入拳台准则:医务监督进入拳台需遵循严格准则。通常情况下,只有在裁判请求对被击倒的拳手进行评估和救助,或拳手遭受重伤时,医务监督才可进入拳台。此外,医务监督也可自行决定,在回合间隙向裁判或赛事监督示意需要检查某拳手,裁判或赛事监督会在下一回合开始时示意“停止”,此时拳手将被护送至拳台边接受医务监督的检查评估。场边医务监督在认为存在身体受伤风险的情况下,有权自行决定暂停比赛,若情况严重,应通知赛事监督终止比赛,该决定具有最高优先级,其他因素均需服从。

2.进入拳台建议:当医务监督进入拳台时,需注意以下要点:保持冷静、迅速且权威的行动,避免因拳台上其他人的过度激动而受到干扰;不要受拳手角落人员的影响,确保独立、客观地进行评估和处理,若角落人员擅自进入拳台,裁判应将其带离;首先确保拳手气道通畅,及时取出牙套,密切观察是否有呕吐或误吸情况;务必让拳手躺下,直至其完全恢复反应,再允许其坐起,只有在状态稳定后,才可在他人协助下前往角落;在条件允许时,按照规定步骤对拳手的神经系统状况进行评估,建立基线数据,以便后续观察参考;进入拳台时,携带清洁的纱布垫和笔形手电筒,同时确保气道设备、紧急医疗技术支持和复苏设备随时可用;对于失去意识或遭受其他严重伤害的拳手,医务监督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并安排现场持续、密切的观察;若拳手恢复情况不理想,应立即通过担架和救护车将其转移至预先安排好的转诊医院;若恢复顺利,且无迹象表明存在进行性颅内病变,拳手可交由教练、家人或其他负责的成年人照顾,并提供头部受伤随访及相关信息,便于后续观察和护理。

3.伤口处理:在比赛进行期间,医务监督主要任务是擦拭血迹,观察伤口以判断伤害程度,通常不进行伤口处理,但需做好比赛结束后在拳台边处理伤口的准备。对于眼部周围伤口,若出血严重影响视力或可能造成永久性伤害,应立即停止比赛;多数情况下,伤口不会影响比赛继续进行。不过,某些特定区域的伤口需特别关注,如眶上神经或滑车上神经上方、泪管区域内侧、眶下神经上方、眼睑本身的伤口,若足够深,可能损伤神经、泪管或眼球,此类伤口应考虑停止比赛;垂直贯穿唇红缘的伤口,由于后续创伤可能导致嘴唇进一步撕裂,也应停止比赛;鼻子周围或鼻梁上的伤口,需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复合性鼻骨折,若无骨折,比赛可继续;眉外侧常见的伤口,即使较长,一般也允许比赛继续。伤口包扎通常使用火棉胶、皮肤胶水或无菌胶带,若在比赛中发现伤口无法通过后续赛前检查,应停止比赛。对于部分伤口,进行皮下缝合并用火棉胶覆盖后,拳手可选择继续参赛,但需明确告知其伤口在比赛中可能重新裂开,需进一步处理。

4.鼻出血处理:处理鼻出血时,首先要初步判断是否存在骨折。操作过程需轻柔,避免加重或造成骨折。若未感觉到骨折,医务监督需评估出血性质(静脉出血还是动脉喷射出血),并通过压舌和手电筒观察判断是否存在后鼻孔出血。若后咽部有血块或拳手吐出血块,比赛应立即停止,因为进一步的头部击打可能导致血块吸入,引发呼吸紧急情况。鼻出血并非都很严重,多数情况下可自行停止或通过外部压迫止血,但如果是动脉喷射出血,很可能需要停止比赛。

5.受伤拳手评估:暂时被击晕、击倒或失去意识的拳手属于受伤状态,这是医疗紧急情况,很可能发生了脑震荡。脑震荡表现为运动张力减退、无力和意识紊乱的暂时状态,可能出现定向障碍、记忆缺陷(顺行性和逆行性遗忘)、言语改变或迟缓、处理新信息困难、运动功能受损(动作缓慢、不协调)等症状。为评估自我保护能力存疑的拳手精神状态,可询问其姓名、所在地点、日期年份、对手姓名、当前回合数等问题,并让其重复四个数字。同时,留意拳手言语是否有改变、迟缓或重复,观察眼睛瞳孔是否等大且有反应、是否存在自发性眼球震颤(出现自发性水平眼球震颤表明拳手状况脆弱,绝对不应允许其继续比赛),查看是否有面部无力、偏瘫或其他局灶性体征。若拳手出现明显被击晕、失去意识、无法正确回答问题、无法完成运动测试、出现异常局灶性体征等情况,比赛应立即停止。尽管部分评估具有一定主观性,但严格遵循这些指导方针,有助于做出保护受伤拳手、减少伤害的合理决定。

6.失去意识拳手处理:被击倒并失去意识的拳手情况危急,场边医务监督必须立即进行紧急处理。裁判应第一时间示意医务监督进入拳台。在初步评估时,务必考虑颈椎(颈部)骨折的可能性。医务监督需迅速确保拳手气道通畅,检查手脚活动迹象,判断脊髓是否完好。若拳手未能恢复意识,即使呼吸看似正常,也应及时使用辅助氧气,增加大脑氧气浓度,防止进一步损伤,同时持续进行气道管理。在紧急医疗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用颈托固定颈部,将拳手抬上担架,迅速从拳台上转移下来,通过救护车以紧急模式送往指定医院。若拳手恢复意识且四肢能正常活动,可让其先坐起来,但不要立即站起来,确认四肢活动正常后,帮助其站起来并走到角落,坐在凳子上休息,直至完全能够在他人协助下离开拳台,期间要确保其不会独自进行危险动作。回到更衣室或指定检查区域后,医务监督应对其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以及具体的观察和治疗方案。若拳手恢复意识但四肢不能正常活动,在紧急医疗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小心为其戴上颈托,用担架将其从拳台抬下,送往指定医院。需牢记,失去意识的拳手情况属于一级紧急情况,必须争分夺秒进行处理。

7.赛后检查:每场比赛结束后,每位拳手都必须接受检查。理想情况下,在通往更衣室的路上,应设置专门的检查区域,距离拳台有一定距离,便于拳手在此处停下接受快速检查,重点检查精神状态、头部、颈部和四肢是否受伤。检查过程可通过询问精神定向和状态相关问题,同时快速查看头部、面部、颈部和上肢来完成,对于比赛中疑似受伤的部位进行重点检查。若场边有两名医务监督,可指定一名进行检查,另一名留在拳台边,两人可自行决定交替执行任务;若只有一名医务监督,则需尽快完成检查后返回拳台边,确保比赛能够顺利继续进行。有时在拳台边进行赛后评估更为方便,若赛事监督无异议,这种做法是可行的。此时,两名医务监督可分别检查一名拳手,提高检查效率。对于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拳手,应将其带到单独区域,若没有其他指定地点,可带至更衣室,始终将拳手的安全放在首位。

8.击倒和TKO 后的禁赛规定:因头部受到击打而被击倒,或者裁判因拳手头部受到重击终止比赛,该拳手在之后至少28 天内不得参加拳击比赛或实战训练;若在三个月内,一名拳手两次被击倒,或者两场比赛因头部重击被裁判终止(或一次击倒、一次因头部重击终止比赛),在第二次事件发生后,三个月内不得参赛或训练;在12 个月内,拳手遭受三次击倒,或者三场比赛因头部重击被裁判终止,第三次事件发生后,一年内不得参赛或训练,任何累计达到三次的击倒或相关组合情况,都适用一年禁赛规定;对于因头部多次受击艰难输掉比赛,或在连续几场比赛中被击倒的拳手,根据医疗官员建议,在最后一场比赛后28 天内可能被禁止参赛或训练。这些保护规定同样适用于训练中出现击倒或严重头部创伤的情况。禁赛期结束后,拳手若要再次参赛,必须经神经科医务监督检查确认身体状况适合比赛。因头部被击倒而KO 的拳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先进行专科检查,并对脑部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

(四)常见拳击损伤处理

1.眼部损伤:严重眼部损伤在拳击比赛中较为罕见,可能出现角膜擦伤、虹膜撕裂、晶状体脱位、视网膜脱离等情况。一旦发生眼部损伤,比赛必须立即停止,拳手应尽快转介给眼科医务监督进行专业处理。

2.擦伤:擦伤常发生在面部、头部及其他部位。受伤后,首先通过按压止血,然后对伤口进行清洁,并涂抹局部消毒剂,预防感染。

3.撕裂伤:眼部区域的多数伤口由头部击打造成。伤口需彻底清洁,较小伤口可用无菌胶带固定边缘或用皮肤胶水粘合;对于穿透真皮层的面部伤口,建议使用细缝线进行细致的分层缝合,头皮撕裂伤则可用较粗的缝线进行贯穿缝合。缝线一般在五天内拆除,为确保伤口顺利愈合,应给予拳手足够长的停赛期。

4.血肿:通常所说的“黑眼圈”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冷敷和轻度压迫,可有效限制血液渗出,缓解症状。

5.耳廓血肿:耳廓血肿需要及时切开并加压包扎,同时涂抹局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若处理时间较晚,应由熟悉此类情况的医务监督进行操作,确保治疗效果。

6.鼻子损伤:鼻骨骨折在拳击比赛中较少见,一旦发生,早期复位至关重要,复位通常在拳手回家、肿胀消退后进行,同时需停赛三个月。鼻中隔血肿应紧急引流,防止日后鼻中隔穿孔,引流后对鼻子进行填塞,并使用抗生素和减充血剂辅助治疗。该操作虽难度不大,但需由熟悉流程的专业人员进行。

7.颌骨骨折:颌骨骨折同样很少见,主要症状包括疼痛、压痛、牙关紧闭和言语困难。患者需转诊进行修复治疗,一般停赛六个月,以确保骨折部位充分愈合。

8.手部损伤:拳击运动中,第一掌骨骨折最为常见,多因拳击技术不佳,拇指未正确与食指和中指相对所致。若发现手部局部压痛、淤青或肿胀,怀疑发生骨折,应立即送拳手去拍X 光片。所有疑似手部和腕部骨折或脱位的情况,都应先进行夹板固定,然后送医拍X 光片,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转诊治疗。

9.四肢损伤:拳击运动中上肢和下肢受伤相对不常见,偶尔会出现肩关节脱位的情况。一旦发生,最好在痉挛出现前立即在拳台上进行复位,复位后使用吊带辅助固定,拳手回家后仍需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10.腹部损伤:腹部器官(如脾脏、肝脏)破裂虽不常见,但后果严重,需时刻警惕。若拳手出现腹部和/ 或肩部疼痛,可能提示存在内出血情况,必须及时进行详细检查和评估,必要时安排紧急治疗。

11.肾挫伤:肾挫伤可能导致大量血尿,即便没有明显的解剖结构缺陷也需重视。多数情况下,患者在医院接受保守治疗、卧床休息即可逐渐恢复,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五、女子拳击比赛安全事项

职业拳击的通用条款和规则同样适用于女子拳击手的训练和比赛,同时针对女子拳击比赛还有特殊规定。在着装方面,女拳击手可在背心内穿短袖T 恤,也可佩戴贴合身体且不妨碍比赛、材质不会伤害对手的护胸;头发需用发网、头巾、橡皮筋等装置固定,禁止使用发夹、发卡等硬质材料制品。

在比赛的健康检查和称重环节,女拳击手除了要出示职业拳击执照外,还需提供所有与身体状况相关的必要信息,并签字确认自己未怀孕,若有虚假陈述需承担相应后果。在男女混合参赛的赛事中,组织者应为男女拳击手分别安排健康检查和称重房间;若条件受限只能使用同一房间,则必须分时段使用,且女拳击手称重时,必须有女体重监督员在场。

女子拳击比赛每回合时长为2 分钟。裁判方面,可由男裁判或女裁判执法。赛事的医疗和监督团队分别由男女医务监督和官员组成,以充分保障比赛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六、裁判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年龄并非衡量个人健康和身体素质的绝对标准,因此,所有年龄段的裁判都应接受健康检查。检查分为年度检查和赛前检查两部分。

年度检查由当地拳击组织或协会在当地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详细的过去和近期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用药情况、残疾情况以及家族病史。若存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伴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等一系列特定疾病或状况,裁判将不适合执裁。临床检查则包括记录年龄、身高、体重,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涵盖颅神经检查、深腱反射、罗姆伯格征和巴宾斯基征)、测量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不合格)、检测静息心率(不超过100 次/ 分钟)、眼科检查(使用斯内伦视力表检查视力并进行眼底检查),40 岁及以上人员每年需进行国际标准化分级运动心电图(ECG)检查,40 岁以下人员每3 年检查一次,检查人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查完成后,裁判必须出示由各自国家拳击组织或协会医疗办公室签署的职业拳击医务监督检查证书,证明其身体健康,具备担任裁判的资格。

赛前检查在每次职业拳击比赛初始称重之前或之时进行,主要检查项目包括测量血压(排除未控制的高血压)、检测静息脉搏率(需在50 到100 次之间)、胸部听诊(确保正常)、测量体温(排除发热性疾病)以及由检查人员确定并实施的体能测试。职业拳击医疗官员会综合各项因素,对每位裁判的整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旨在降低冠心病风险,确保这些在拳台附近工作的官员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和体能,以胜任裁判工作。

七、场地和现场安全条件准备

健康检查需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房间内进行,该房间应具备充足空间供参赛选手活动,设置足够数量的座位,为医务监督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且能直接通往称重室,同时配备供暖设备(若有需要)、充足照明和良好通风,还需有足够的椅子和桌子。

检查医务监督要明确,需在拳击手的职业拳击执照或拳击协会放行单上确认检查结果,以证明其具备参赛资格。赛事主办方必须为职业拳击医务监督提供交通工具,妥善安排拳击手的饮食,选择合适的用餐地点(最好是入住酒店),确保食物的卡路里含量和营养成分(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符合公认标准,并且公共卫生部门要保证餐厅及其工作人员严格遵守食品卫生规定。

此外,要认真检查兴奋剂检测的准备工作,确保完全符合职业拳击反兴奋剂规定的要求,同时完成健康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在实际比赛前后,需重点关注拳击手的健康检查、比赛场地的救护车和急救室配备、兴奋剂检测的顺利进行及相关医务监督的交通保障、拳击手的饮食安排以及酒店、训练设施和比赛场地的卫生情况。推广人应为场边的医务监督安排合适座位,座位应位于中立角落,方便直接通往上台楼梯,并配备足够大的桌子,以容纳分配到该拳台的所有医疗官员成员。

八、职业拳击卫生事项

运动卫生是保障拳击运动健康开展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为医务监督、教练和裁判提供的拳击卫生规定概要。

在个人卫生方面,头发过长需要束发,额头前的长发可能限制视线、伤害眼睛,因此必须束好。胡须存在潜在危险,在扭抱时可能进入对手眼睛导致角膜擦伤,面部胡茬同样危险,所以拳击手如有胡须不得应过长。

在训练和比赛期间,为减轻体重而减少液体摄入的做法不可取,这不仅有害健康,还会降低拳击手的运动表现,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降低有氧能力,应避免在比赛前减少液体摄入和过度出汗。

在比赛装备和用品使用方面,允许在额头和眉毛上使用少量凡士林,有助于防止受伤。但比赛前禁止使用有气味的物质、油类或外用酒精,因为在扭抱过程中,身体升温,这些物质与汗水混合后可能进入拳击手眼睛造成伤害,还可能使部分人感到不适或呼吸困难。

拳击手绝不能使用借来的护齿,护齿应贴合舒适,不合适的护齿不仅无法起到保护作用,还可能刺激口腔或导致恶心。若护齿被打落,重新戴上前需彻底清洗。比赛期间,拳击手不得佩戴假牙,佩戴牙套的拳击手必须获得正畸医务监督的书面同意,并使用适配自己牙套的护齿。

每位拳击手都要有独立的海绵、毛巾和清洁用水,比赛后禁止擦拭对手脸部,这种行为既不卫生,还可能导致严重感染,如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感染。浸过脏水或掉在地上的海绵绝不能用于擦拭拳击手脸部。场边教练应备有干净纱布,用于检查和处理伤口或擦伤。

拳击运动中割伤和擦伤较为常见,自从强制佩戴后,这类损伤数量有所下降,但鼻出血更为常见。由于艾滋病等免疫缺陷疾病主要通过感染血液交换传播,所以在拳击比赛中,一旦出现出血情况,必须严格遵守感染控制指南:教练和裁判检查伤口或擦伤时必须使用干净纱布,用过的纱布放入指定袋子处理;发生出血情况,裁判应咨询医疗官员;检查受伤拳手时建议使用一次性手套;皮肤上的血液飞溅物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眼睛或口腔中的血液飞溅物需用大量清水冲洗;若其他表面被血液污染,应用新鲜的10% 家用漂白剂水溶液清洗,若漂白剂接触皮肤应立即冲洗。

在兴奋剂使用方面,职业拳击除水之外,禁止使用任何兴奋剂。嗅盐含有氨,属于兴奋剂,且会加重鼻出血,因此在回合间不得使用。

九、头部受伤随访规则

当拳击运动员头部受伤后,需遵循以下随访规则:让运动员休息24 小时,在此期间不得上学、训练、比赛、工作,也不能进行如玩电脑游戏等剧烈脑力活动;受伤后8 小时内只能饮用清液,严禁饮酒;运动员可以睡觉,但醒着时每小时检查一次身体状况,睡觉时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确保其对捏或摇晃有正常反应,肤色、脉搏和呼吸均正常;若运动员出现头痛症状,每4 小时可服用1 片常规剂量的泰诺林,但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除非有医务监督指示,否则不得使用更强效的药物;一旦出现用凉湿毛巾敷头或服用泰诺林后严重或持续性头痛仍未缓解、运动员呕吐超过两到三次、出现抽搐(痉挛或癫痫发作)或手臂、面部、腿部不自主运动、运动员抱怨身体虚弱或无法移动肢体、行走困难、难以唤醒或昏昏欲睡、眼睛出现异常运动(聚焦困难、瞳孔大小异常、重影)、运动员表现出重复行为(反复说同一单词或短语)、异常行为、言语不清或行为好斗等并发症,应立即告知医务监督;运动员必须严格遵守裁判或医务监督施加的所有限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全民健身 运动三秦西安市鄠邑区“金徽杯”篮球比赛圆满落幕
四川省内江籍运动员吴艳妮夺得2018年全国田径锦标赛金牌